智领储能创新 赋能绿色转型 ——中海储能闪耀2025能源转型大会
11月22日至24日,以“加快企地协同创新,共谋绿色转型发展”为核心主题的2025能源转型大会在北京市未来科学城能源谷盛大举办。
11月22日至24日,以“加快企地协同创新,共谋绿色转型发展”为核心主题的2025能源转型大会在北京市未来科学城能源谷盛大举办。国务院国资委党委书记、主任张玉卓,北京市委副书记、市长殷勇,国家能源局党组成员、副局长万劲松出席大会并致辞。中海储能科技(北京)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海储能)作为能源领域标杆企业受邀参会,全方位展示核心技术创新成果,深度参与产业生态构建,为能源转型注入强劲动能。

本届大会聚焦应用型技术革新与产业生态营造,搭建行业前沿技术交流高端平台,在技术交流板块以能源领域数字化技术创新为核心,特设室内外技术成果展示区,15家企业集中亮相,促进企业间横向联动、聚力共赢。室内展示区由中国石油、中国石化、国家能源集团、中国华能、中国华电5家央企领衔,中海储能作为业内标杆企业同台亮相。中海储能聚焦核心技术突破,重点展示以人工智能模型与垂类产业高质量数据集协同创新、深度融合的创新成果,为能源行业绿色低碳智能化转型提供解题方案。

会议期间,举办了“2025年能源转型大会——储能技术产教融合创新发展专题会”。会议由北京未来科学城管理委员会指导,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华北电力大学联合主办,中海储能等业内领军企业联合协办,以“产教融新储能未来”为主题,汇聚300余位行业专家、高校学者及企业代表,共探储能技术突破新路径,共绘产教融合发展新蓝图。

会上,中国科学院院士、中海储能首席科学家徐春明院士,详细介绍了国家储能技术产教融合创新平台进展与液流电池长时储能。作为该平台共建单位,中海储能自主研发的基于碳布电极的500kW铁铬液流电池储能模块及装备成功入选国家能源局能源领域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名单,该装备凭借高安全、大规模、低成本、长时储能的核心优势,引领行业技术发展方向。
在产业生态构建方面,大会举行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液流电池生态签约仪式,中海储能以铁铬液流电池领域“链主”企业身份正式加入生态联盟。未来,公司将发挥龙头引领作用,协同各头部企业深化产学研资源整合,联动液流电池上下游优质企业,构建协同高效、共生共荣的产业生态圈;同时,全力推动一批高成长性企业落户昌平,为“昌平能源谷”建设注入强劲新质生产力,助力区域能源产业集群化发展。

专题会期间的圆桌论坛上,中海储能总经理王屾与行业嘉宾围绕产教融合下长时储能+氢能产业链协同与生态构建展开深度研讨,碰撞思想火花,为产业跨界融合、可持续发展贡献智慧方案,进一步夯实了储能产业协同发展的合作基础。

中海储能作为专业从事铁铬液流储能电池研发制造的高新技术企业,着眼于国家“双碳”战略,构建新型电力系统对高安全、大规模、长寿命储能重要基础设施的需求,积极响应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的战略指引,依托共建的国家储能技术产教融合创新平台,联合国家人工智能实验室,以人工智能模型与垂类产业高质量数据集协同创新、深度融合,开发出具备科学发现能力的“分子—电网工业智能体”,打造了“分子-材料-电堆-系统-电站”全栈数字智能化的储能产业体系,与新能源系统深度融合,优化电力调度与储能管理,实现能源供需智慧匹配。
王屾总经理表示,秉持“支撑国家新型电力系统建设、护航‘双碳’目标达成”的初心使命,中海储能以此次大会为契机,着力深化与行业伙伴、高校院所的全方位战略合作,依托自身技术与产业优势,公司将在多元应用场景中持续发力。当前,中海储能立足北京总部基地核心,面向国内市场,打造“一核一北一中一南”战略布局,已有产品33kW级电堆、500kW级产品模块,现有年产能1GWh,规划建设中的内蒙古、河南、广东产业基地,产能达9GWh,已建成和在建多个储能电站项目,为我国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和能源转型注入强劲新动能。面向未来,公司将在储能技术创新、产教融合深化、全产业链升级的征程上持续发力,始终以实干精进担当贡献中海智慧和力量!